[巴黎] 20110331 羅浮宮 part1

Day 7 和 Alan 吵架 > Dennis 大教堂 > 羅浮宮 > 裝置藝術博物館 > 奧塞美術館

 

逛完了丹尼斯大教堂後,我們便前往法國最具盛名的羅浮宮博物館,

我們總共花了三個半天的時間逛羅浮宮,分別是禮拜四下午、禮拜五下午與晚上及禮拜六整天,

相對於旅行社只看羅浮宮三寶(蒙娜麗莎的微笑, 維納斯, 勝利女神),我們可說是”走馬看花”的把所有展品亂掃而過,

最有品質的是晚上看展,如果大家要參觀羅浮宮,最好能避開禮拜六,最好是能安排在星期三或五晚上餐觀,

不儘可以有更多餐觀巴黎戶外的時間,也不會浪費了晚上的時間

而禮拜六的參觀品質是最差的,不儘人多,而且吵雜,把美好的氣氛全都破壞殆盡,所以能避免就避免安排在禮拜六參觀吧!!

 

羅浮宮

 

開放時間:

– 星期一, 四, 六日: 9 a.m. 到 6 p.m.
– 星期三, 五: 9 a.m. 到 9:45 p.m.
– 禮拜二休館

票價:10 歐,導覽: 6 歐 (只有英文導覽),與旁邊的 Musée Eugène Delacroix 一起買票 14 歐
持 Museum pass 免費

 

如何抵達:

Métro
Palais-Royal–Musée du Louvre 地鐵站下車

Bus
Pyramid: 21, 24, 27, 39, 48, 68, 69, 72, 81, 95,  Paris Open Tour bus.


Batobus
Get off at the Louvre stop, quai François Mitterrand.

如果持有 Museum pass, 必須從特定的出口進入並進行安檢,這個地方就是在 Cafe Marly 再過去一點點的地方, 也就是面對金字塔左手邊的入口處

1.gif  

 

IMGP3481.JPG

 

 

 

 

IMGP7247.JPG

 

IMGP7328.JPG

 

IMGP7333.JPG

著名的羅浮宮玻璃帷幕金字塔是貝律銘設計完成的,是法國政府在法國大革命的兩百週年由密特朗總統親自委託的工程

 

IMGP7391.JPG

 

IMGP7409.JPG

 

IMGP7423.JPG

 

羅浮宮博物館簡介:<灰色部分截自 Wiki 百科羅浮宮>

 


法國國王對藝術品的收集始於弗朗索瓦一世時期,弗朗索瓦一世曾從義大利購買了包括油畫蒙娜麗莎在內的大量藝術品。

至路易十四時期,法國王室已經收集了約2000幅油畫、150多座雕刻、700多張素描、以及其他大量美術作品。

路易十五和路易十六時期繼續從義大利、佛蘭德斯和西班牙購入藝術作品。

法國大革命期間的1793年8月10日,共和政府決定將收歸國有的王室收藏集中於羅浮宮,並將其作為博物館向公眾開放,命名為「中央藝術博物館」。

11月8日,博物館正式開放,展出了587件藝術品。此後共和政府又用從教堂、貴族和地方政府等處沒收來的藝術品源源不斷地補充博物館收藏。

拿破崙在征服歐洲各國的同時,將被征服國家的藝術品大量運往法國,送至羅浮宮(此時已改名為「拿破崙博物館」)展出,還增加了古羅馬和古埃及藝術品展廳。

但隨著1815年拿破崙的第二次退位和終生放逐,羅浮宮藏品中約有5000多件藝術品被歸還給原來所屬國。

此後的100多年裡,羅浮宮的收藏範圍不斷擴大,加入了東方(遠東)、亞述、古埃及等時代的藏品。隨著藏品數量的增多,展覽空間越來越小。

1981年,法國政府決定將羅浮宮建築群的全部建築劃撥博物館,並對羅浮宮實施了大規模的整修。

由美籍設計師貝聿銘設計的位於羅浮宮中央廣場「拿破崙庭院」上的透明金字塔建築。整修後的羅浮宮於1989年重新開放。其展覽區域劃分為:

黎塞留庭院(Richelieu Wing):遠東、近東、伊斯蘭文物;雕塑;14世紀至17世紀的法國油畫;德國、尼德蘭和佛蘭德斯油畫;其他繪畫和形象藝術
蘇利庭院(Sully Wing):古埃及文物;近東文物;古希臘、伊特魯里亞、古羅馬文物及雕塑
德農庭院(Denon Wing):古希臘、伊特魯里亞、古羅馬雕塑;17世紀至19世紀的法國油畫;義大利及西班牙油畫

 

 

 

整個羅浮宮的展品會讓你看到吐,因為實在是太多了,剛到羅浮宮的我們,

不曉得羅浮宮有這麼大,(我記得我小時候跟團的時候,有來過羅浮宮,好像待兩個小時就走了)

所以在這個以宗教為主題的雕刻室裡待了超久的時間,

整間都是耶穌和聖母瑪麗亞的雕刻

IMGP7442.JPG

 

 

因為照太多了,用小一點才不會占版面,有興趣看大圖的可以點選進相簿裡看看

 

IMGP7448.JPG IMGP7449.JPG IMGP7450.JPG IMGP7451.JPG IMGP7453.JPG IMGP7457.JPG IMGP7458.JPG IMGP7459.JPG IMGP7460.JPG IMGP7462.JPG IMGP7463.JPG IMGP7464.JPG IMGP7465.JPG IMGP7466.JPG IMGP7468.JPG IMGP7470.JPG IMGP7473.JPG IMGP7474.JPG IMGP7478.JPG IMGP7479.JPG IMGP7480.JPG IMGP7485.JPG  

 

 

 

接下來參觀的就是畫室,

 

IMGP7550.JPG IMGP7551.JPG IMGP7562.JPG IMGP7563.JPG IMGP7569.JPG IMGP7572.JPG IMGP7575.JPG IMGP7576.JPG   IMGP7585.JPG IMGP7587.JPG IMGP7590.JPG IMGP7592.JPG IMGP7595.JPG IMGP7597.JPG  IMGP7601.JPG IMGP7603.JPG IMGP7604.JPG IMGP7606.JPG IMGP7607.JPG IMGP7608.JPG IMGP7609.JPG IMGP7610.JPG IMGP7611.JPG IMGP7612.JPG IMGP7613.JPG IMGP7614.JPG IMGP7615.JPG IMGP7616.JPG IMGP7617.JPG IMGP76
18.JPG IMGP7619.JPG  IMGP7621.JPG IMGP7626.JPG IMGP7627.JPG IMGP7629.JPG IMGP7633.JPG  IMGP7636.JPG IMGP7637.JPG IMGP7642.JPG  IMGP7648.JPG  

 

 

下面的雕塑我覺得十分酷…. 以大理石的雕刻,創作出有紗披在臉上的感覺,真是超級特別的

 

 

 

 

IMGP7519.JPG

 

IMGP7520.JPG

<因邱比特之吻而復活的普賽克> – 安東尼奧·卡諾瓦 (Antonio Canova)

IMGP7526.JPG 

 

IMGP7529.JPG

 

IMGP7531.JPG

 

羅浮宮第一寶:蒙娜麗莎的微笑

蒙娜麗莎的微笑是達文西所做,從各個角度看這幅畫都會覺得蒙娜麗莎在對著你笑

IMGP7555.JPG

以下截自 <Wiki 百科>
《蒙娜麗莎》(義大利語:La Gioconda;法語:La Joconde;英語:Mona Lisa)是文藝復興時代畫家李奧納多·達·文西所繪的麗莎·喬宮多的肖像畫。
這幅畫可以說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油畫作品,很少有其他作品能像它一樣,被人審查、研究、演繹或是惡搞。

它的擁有者法國政府把它保存在巴黎的羅浮宮供公眾欣賞。它是直接畫在白楊木上的,此畫面積不大,長77公分,寬53公分。

這幅半身肖像油畫描繪的是一位表情內斂的、微帶笑容的女士,她的笑容有時被描寫為「神秘的笑容」。它也是達文西的代表作。蒙娜麗莎是義大利最早的一幅半身畫像,畫中人物坐著並把交疊的雙手擱在座椅的扶手上,從頭部至腰部完整的呈現出半身形體,一改早期畫像只畫頭部及上半身、在胸部截斷的構圖,為日後的畫家及攝影師樹立新的肖像圖基本架構。

達·文西使用金字塔結構來將畫中的女士簡單而充滿地放置在畫中。她的疊在一起的手構成金字塔前方的角。她的胸部、頸部和面部煥發出與她的手同樣的柔軟的光芒。這些有機部分的光芒的變化顯示出肉體的豐滿和柔潤,包括上述的笑容。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將這個笑容理解為畫家對他母親的性感的懷念。

其他人將它描寫為天真的、誘媚的或甚至於出神的或悲傷的。應該指出的是達·文西當時的肖像畫多半帶有這樣的微笑。神秘的蒙娜麗莎除了以其微笑著稱,畫中人物的眼神也相當獨特。

無論你從正面哪個角度賞畫,都會發現蒙娜麗莎的眼睛直視著你,這使人感到蒙娜麗莎的眼睛彷彿是活的,會隨著觀眾的視角遊走,並對所有觀眾抱以永恆的微笑。

一些學者試著討論為什麼不同的人對這個微笑的感覺不同。


這些理論有科學性的,也有的從蒙娜麗莎的實際人物和感覺出發。有人說,蒙娜麗莎的微笑只有在斜眼看的時候才看得出來。還有人認為這個微笑如此捉摸不定因為它利用了人的視覺中的干擾。提出蒙娜麗莎是米蘭公爵夫人的理論的人說,蒙娜麗莎的微笑是如此悲傷因為這位公爵夫人本人的生活很悲傷,因為她的丈夫如此有權勢、是個酒鬼和經常打她。這為公爵夫人自己曾說她是世界上「最不幸的妻子」。雖然這幅肖像的手法簡單,但人與背景之間的和諧使這幅畫成為歷史上最著名的、分析得最細緻的一幅畫。

畫中婦人的頭髮與衣服的曲線與背景中山谷和河流的彎曲相稱。整個畫的和諧性體現了達·文西對人與自然界的聯繫的觀念,使這幅畫成為達·文西的世界觀和他的天才的永久的記錄。在人的背後,一個遙遠的背景一直延伸在遠處的冰山。只有彎曲的道路和遠處的橋樑顯示著人的存在。模糊的分界線、瀟洒的人物、光亮與黑暗的明顯的對比和一個總體的冷靜的感覺都是達·文西的風格。蒙娜麗莎是第一幅將人畫在一個想像的背景前的肖像畫。有意思的是後面的風景並不對稱。人左面的風景比右面的明顯低。

有的評論家認為這說明左面的部分是後加上去的。蒙娜麗莎被多次修復。X光探測證明在現存的蒙娜麗莎後面還有三個過去的版本。畫的薄的白楊底板的變形比原來想像的要大,因此博物館的修理員正在考慮怎樣來保持這幅畫的原狀。

 

 

IMGP7560.JPG 

 

羅浮宮第二寶:勝利女神

<灰色部分截自 Wiki>

薩莫特拉斯的勝利女神Winged Victory of Samothrace)又稱勝利女神之翼Nike of Samothrake),是前3世紀古希臘勝利女神大理石雕塑

IMGP7649.JPG  

<灰色部分截自 Wiki 尼刻>

在傳統的描述中,尼克常帶有翅膀,擁有驚人的速度,但是除此之外並不具有其他特殊力量。她並不僅僅象徵戰爭的勝利,而是代表著希臘人日常生活中的許多領域,尤其是競技體育領域中的成功。因此她被認為是帶來好運的神祇,經常作為藝術作品所表現的對象。在藝術作品中,她通常同化於其他的神,比如古希臘的雕塑家通常將她塑造為嬌小的帶有翅膀的形象,棲停於另一個神的手臂,或是從同伴神的衣裳中探出,或者像仙女一樣高飛於天空。
在她最著名的肖像中,如羅浮宮內的《薩莫特拉斯的勝利女神》(Victoire de Samothrace),她表現為裸體或是穿有盔甲的帶翅女神。在希臘的陶器上,她被描繪為站立、飛翔或是跨步,有時候是在祭壇上傾注祭酒。她的附屬物通常是花環、雙耳罐、小瓶和香爐。在義大利西部的希臘殖民地上她通常出現為乘坐戰車的形象,在另一些地方她表現為拿著武器或獎盃,或是演奏里拉(lyre,古希臘的豎琴,有五弦至七弦)或笛子。
尼刻經常與雅典娜一起受到崇拜,因為在前490年馬拉松戰役中希臘戰勝了波斯之後她們兩個被著重聯繫起來。雅典的帕台農神廟中供奉的雅典娜巨像據信也刻畫了尼刻,並且帕台農建築群中也包含了一個獻給雅典尼刻的神廟。有時,雅典娜被描繪為攜有尼刻附屬物的形象。根據保薩尼亞斯的紀錄,雅典尼刻被表現為不帶翅膀的形象,大概人們希冀如此可以阻止勝利女神離開這個城市。該神廟還存留下了這個神的一個形象:解鞋帶的尼刻(Nike Slancio)。它曾經位於神廟的胸牆上,現存於雅典的衛城博物館。

 

 

IMGP7664.JPG IMGP7667.JPG

 

接續羅浮宮 part 2

發佈留言